导入数据...
走进大运,成就梦想——致敬大运会台前幕后的工作者们(下)
[川教观察]  [手机版本]  [扫描分享]  发布时间:2023年8月30日
  查看:4270
  来源:

如果你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导演,你会有什么新奇的想法想要呈现呢?俗话说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上期节目我们详细了解了大运会开幕式中大学生引领员的幕后付出。是他们没日没夜的刻苦训练,才成就了开幕式的精彩呈现。而开幕式得以完美落幕,也多亏于大运会导演组的导演们,是他们群策群力,打造了大运会开幕式的每一处细节。本期《体育四川》继续采访大运会仪式总导演李建平,由李导给大家讲述节目创新的幕后还有什么样的巧思和故事。

李建平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仪式总导演

谈起对成都的印象,李建平导演便涛涛不绝:“成都这个名字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,这里是天府之国,山好、水好、人更好。”

接到大运会开幕式仪式总导演这个重担,李建平导演感觉既光荣又兴奋。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,是要把每一个步骤、每一件事情做到自己满意,这样才有可能领导满意,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满意,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创新。

第一个创新点是国旗入场。在圆形的舞台上,由标兵站成两个圈,国旗从一号门出来,56个民族的孩子们站在舞台的正中央,和两个锁链环形绕起来,这样既美观又不会遮挡视线,实现了创新。

陈维亚总导演经常率领团队,一起去到四川当地的博物馆,去生活、了解。只有深入生活,才能找到成都的文化底蕴。在参观学习的过程钟,导演组突然看到了一个最古老的蜀锦机器,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蜀锦机器。

大家七嘴八舌谈论着,让蜀锦和蜀绣结合起来,邀请蜀锦第一人、非遗传承人郝淑萍大师亲自刺绣,制作出了刺绣工艺的引导牌。除此之外蜀锦还贯穿在大运会的方方面面,蜀锦不仅代表着文化输出,也寓意着祝愿世界各国运动员前程似锦。

第二个亮点是打击乐,演员们是从四川音乐学院的挑选出来的。有民乐、有打击乐,有中国乐器、有键盘、贝斯等等。这一群原来只会演奏的学生,变成了会表演的演员。“从一开始的没表情,变成有表情,变成有丰富的表情,从不会动到会动,而且最后还要舞动起来,边演奏边表演。”李建平导演感叹道当代大学生可塑性是非常大的,是信念支撑着他们完成了这场表演。

另外一个创新的地方在展示大运会标志的时候。从1959年,都灵第一届大运会开始,每一届大运会都有属于自己的logo和旗帜。这次大运会把所有旗帜展示出来,让大家仿佛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中。从体育学院选出的两名运动员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跑,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名执旗手各具特色,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。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国际大体联的高度认可。

开幕式里的重点是点火仪式。在点火仪式的设计的环节里,首先音乐会点燃每一个人、每一名运动员、每一位青少年大学生心中的圣火。这次导演组设计了火炬矩阵,让离太阳最近的人——成都籍航天员叶光富,作为第一棒,直奔点火台。

想要完整呈现一段想法,就要不断披荆斩棘,克服每一个问题。导演组的每一位成员用他们的工匠精神。一针一线引出完整的大运会开幕仪式,无论是锦绣前程的寄语,还是辉煌足迹的寓意,无不展现中国对于其他外国友人们的友好态度和大国风范。

【播出时间:2023年8月29日20:25分、8月29日23:40分】

【编辑:向宏】


(微信扫描分享)